尋找阿拉斯加立體書一般用1024     

死後的世界真的存在嗎?

這是個能開一學期課,而且還能設立一個科系來探討的問題。

看了出版社寫的簡介,再翻閱著不斷倒數的章節名稱,
主角的人生體驗越來越讓人期待,與美好的女孩關係越來越親密。
實在是很難想像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很耐人尋味,
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的洲,別名「最後的荒野」,
給人陌生、神秘、又充滿各種幻想的感覺。
女主角選了這個離家很遠的地方當自己的名字,
一直到闔上書本,才瞭解書名真的取得很好。

主角邁爾斯是個不起眼的十六歲青少年,缺乏社交能力,交友貧乏,有著收集偉人遺言的興趣。奇普是邁爾斯的室友,綽號上校,能夠背誦很多國家的國名、首都等資料,與喜好饒舌的拓海、女主角阿拉斯加,在主角加入前就已經是死黨。這個小團體就像是不良少年的組合,吸煙、喝酒、正面挑戰學校權威、對同學惡作劇,什麼搞怪的行徑都做。因為福禍與共,加深了這個團體彼此間的感情。每天生活的樂趣,就是跟隨著有點子的人找事情做。

一直翻閱到中間印著白色「After」大字的黑色分隔頁,
所有的一切,突然就變了調。

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都帶給人類極大的希望。
穆罕默德承諾任何人都能夠透過擁戴真主而得到滿足與永生;
佛陀提出「痛苦可以被超越」「可以藉由業力來得到改善」這樣的希望;
耶穌帶來的訊息則是「在後的將要在前」,即使是收稅者和被遺棄的痲瘋病患,都抱持著希望,有個永恆的天堂。(P245, P196)
基督徒和伊斯蘭教都相信天堂與地獄,佛教認為人類有一團能量,會從一個身體移到另一個身體,不斷輪迴,直到最終悟道為止。(P114)
其實佛教也有天堂地獄,但不是永遠的,苦報受完了,也會脫離地獄,重新進入輪迴,福報享盡了,也會離開天堂,進入輪迴。

人們之所以相信死後的世界,是不是因為他們無法接受它不存在?(P115)

作者約翰.葛林以青少年們的角色,
來描繪這世上經歷的一切美好與黑暗,
以及突遭大變之後的心境。

...我一開始以為她只是死了,死後的世界一片黑暗,
只剩下一具被蟲吞噬的屍體。...
...但最終我還是不相信她只是物質。...
...即使取得...的基因、加上她的生活經驗及人際關係、
組成她原本的形體與尺寸,仍舊無法塑造出真正的她。
完整的人類還有其他的元素,...,而那部份應該會前往某個地方,
因為它是無法被摧毀的。

...當大人...指責「年輕人以為自己所向無敵」,他們並不理解這句話有多麼正確。
我們永遠不會被摧毀至無法復原,所以也永遠不需要喪失希望。(P250)
如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西方教會在人離開世事後,會舉辦追思會。與一般喪禮充滿傷痛的氛圍不同。追思會更著重懷念逝者生前的貢獻與付出,讓生者瞭解逝者與他們之間的愛。充滿的是正面的能量。

即使經過這些事情,她仍舊可以繼續生存,因為我們就如自己所相信的,是無法摧毀的。(P250)

既然意識到無法摧毀,無有恐怖。何不活得精彩,活得充實呢?
於是大家秘密籌劃了一個非常突破傳統的惡作劇,紀念這個突然消失的小組成員。

讓大家都記得你的美好,才是活過的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絨貝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