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獨奏SOLOIST  

旁人是無法完全救贖某個人的。

只有一直陪伴在他身旁的家人,
才能夠拉起精神變異的個體。

一個知名報社專欄記者史蒂夫,
無意在路旁看到流浪漢納森尼爾,
拉著只剩兩條弦的小提琴。
想要寫有關街頭音樂家的報導,
於是記者靠近觀察納森尼爾的生活,
聆聽他的琴音,感受著他對於音樂的執著。

對著車道演奏的街頭提琴家,這樣的報導內容,
讓讀者對這位記者筆下的人物充滿想像,
甚至有高齡讀者把他再也用不到的大提琴寄到報社,
請記者一定要把琴交給納森尼爾。

史蒂夫覺得,也許這是一個契機,
可以幫他離開流浪街頭的日子。
於是利用他對大提琴的渴望,要他住進光明之家,
一個收容特殊狀況個體的機構。

與納森尼爾越靠近,越發現這個骯髒的流浪漢,

彈奏樂器的能力,是出乎人意料的好。
但也同時,發現納森尼爾有著異於常人的精神狀態,
隨時都有不同的聲音在他的腦海中說話。
這也讓曾經是音樂學院一員的他,
因無法與樂團一同合奏而退學。

試圖讓納森尼爾正常的記者,還請了樂手老師來教他彈大提琴。
相隔幾十年重新接受音樂指導,
讓納森尼爾覺得這個記者是他生命中的神,
是情感上唯一的寄託。

樂手老師甚至還提議讓納森尼爾舉辦自己的獨奏會,
這樣會讓完全相信音樂的他,重新獲得信心。
史蒂夫果真幫他找了場地和觀眾,辦了一場獨奏會。
只是在演出的當下,因為幼時的事件陰影,讓他突然情緒失控。
不但沒有成功演出,還在大家面前呈現了他有精神疾病的現況。

原以為這就是一部勵志類的電影,
透過記者的傳播力量,成功救贖了一位流浪漢。
但編劇更細心的呈現了精神分裂者的細微心思。
在史蒂夫想讓納森尼爾簽署一份文件,
讓他毫無聯絡的妹妹獲得所有一切照顧他的權力義務。

認為史蒂夫要拋棄他,納森尼爾情緒失控的做出暴力行為,
讓記者倉皇逃離這個原以為可以救贖的世界。

精神異常的人其實也是人,有些甚至心思比常人更為細膩,
做了粗暴的事之後,納森尼爾深切感到後悔。
也剛好發生了街頭事件,讓史蒂夫以為遭到攻擊的是納森尼爾,
耐著心去醫院追查急診病人,卻一直無法找到,
把城是有可能的地方都翻遍了,才收到光明之家的電話,
納森尼爾正在餐廳大口吃著自己的餐點,
當天晚上他住進了一直不願意住的申請公寓。

史蒂夫把納森尼爾不相信會來探望他的妹妹請來他的公寓,
並且讓妹妹願意之後照顧他。
同時,在受到言語恐嚇暴力行為之後,
仍然願意做納森尼爾的朋友,讓他很感動。
史蒂夫原想寫完專欄就離開這位天才琴師,
但在光明之家的員工談話後,
與納森尼爾的距離拉遠,不再是他的神,
但卻是有保持聯絡的朋友。

看完整齣,才會發現這片名「SOLOLIST」,
翻譯成「心靈獨奏」,是多貼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人故事,
只是在物質資源豐富的生活中,
我們忽略了自己生命連續的感動。
十年二十年,我們成長了什麼,成就了什麼?
當在只有一張床,一扇窗,一張桌的單調房間裡,
才會盤點自己所擁有的。 

而再怎麼樣都不會失去的,是過往所累積的一切。
也許是長時間培養的技能、興趣、知識、人文。
這也是在單調的環境中,人們可以互相分享的。
在收容中心內,沒有了物質欲望,每個人的特質都被彰顯出來。
音樂,能夠輕易的穿越貧富貴賤,串起街友們的共同情緒。 

片中也使用了單一變動色調的畫面還表現聽見音樂的感受,
如同音樂播放軟體的視覺效果一樣。
只是音樂能輕易觸動人心,
而視覺上規律的變動色調,卻無法承載情感。

另外,回頭看這部2008年的影片,
讓人覺得怎麼個性自我的鋼鐵人,
會耐著性子去跟街友當朋友?

這是網路找到,有網友寫關於小勞勃道尼的起伏人生
http://www.wretch.cc/blog/wildflower/9630779
看完後真覺得這個人不簡單,能夠擺脫過去那些荒腔走板,
演了大家都聽過的代表作,讓自己的名聲衝上最高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絨貝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