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天才的培育,只是成就父母心中的虛榮。

電影中呈現了一個自幼即聰穎的神童維特。
英文片名Vitus,讓人聯想到俄國的男高音Vitas。
維特的父母注意到這個孩子的天賦,並盡全力的培養他。
電影前段,極力鋪陳孩子比一般同齡生強的能力,
才12歲就讓校方準備讓他提前畢業考,
好讓這個會用資質羞辱老師的資優生,
離開無法讓他成長的環境。

雖然資優,但生活卻充滿著家長的壓力。
除了學習,沒有一點人間煙火,
一直到遇見了大他七歲的保母伊莎貝爾。

伊莎貝爾正值青春期,對未來充滿期待,想當搖滾歌手。
同時也把這種熱情有趣的元素,帶入了維特的世界。
第一次感受到父母建構世界外的新元素,維特深深著迷。
不僅是新的流行音樂,也包括對伊莎貝爾的感情。

這樣心底的愛意,沒有讓父母知道。
反倒是隔了一代,歷練過人生的爺爺,
用對待成人的方式,讓維特感受到被尊重、重視,
願意把這秘密與充滿智慧與慈愛的爺爺分享。
同時,電影也用安撫隔壁莊園的狗來採花、
送花給他的媳婦、寫情書給火車上坐對面的美女、
波光粼粼的湖水、和梨樹下的涼蔭,
來凸顯爺爺體驗人生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
相較於維特爸爸在公司內凸出的研發能力,
是不一樣的生活氣息,也是在維特三人小家庭裡缺少的態度。

望子成龍的母親,找了一位號稱鋼琴界的傳奇,希望能教導維特。
但資質聰穎的維特,覺得不斷滿足父母期望,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因為爺爺的啟發,「要先捨棄一些東西」,
維特毅然的破壞與住在宮殿內鋼琴女王的會面。

渴望飛翔的維特,甚至在大雷雨的夜裡,
穿戴著與爺爺一同製作的翅膀套件,
從房間的陽台一躍而下。

這樣的劇情發展,是合理的。

長年環伺在父母期盼成長的壓力下,
任誰也無法忍受不能自主的生活方式,
更何況是一個比起一般人聰穎敏銳許多的天才神童呢?

勇敢追夢是人性的本能,
就算是摔斷手腳,無法再繼續神童的成長生涯,
當事人是甘之如飴,也或許是始料未及。
但在當下,這想要圓夢的衝動,是主宰了一切。

沒有任何外傷的意外,讓醫生大為驚奇。
但腦震盪的後遺症,逐漸的在生活中浮現。
雖然沒有退化至跟不上同齡生,
智商、音感、棋力、記性卻以大不如前。
於是維特進入了與他年齡相符的一般學校就讀。

智力受損,不影響感情的關係,
維特仍舊喜歡古典音樂,一樣愛往爺爺的木工工坊跑。
在爺爺的家裡,脫離了家庭的壓力環伺,
可以輕易的展現真實的自己。
維特在擴音器的掩飾下,悄悄的彈奏鋼琴。
讓觀眾以及意外發現的爺爺,知道維特並沒有失去他的天賦。

這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離。
所以他讓父母老師專家都認為他摔壞了腦子,
才能讓他想跟普通人一樣的心願成真。

而這變成維特與爺爺的秘密,約定一輩子都不能說出的秘密。

之後電影的轉折,有那麼一點戲劇化的成份。
從爺爺家漏水的屋頂,維特知道房子是銀行所有,
爺爺身邊的錢也只夠生活幾年,
父親響亮頭銜背後也是背負著欠款,
而父親的公司營收狀況讓公司面臨巨大的危機。

知道了股價將會下跌這條線索,
為了讓這重要消息可以發揮作用,
維特找爺爺當人頭買選擇權,
用沃夫博士的代號,開了一間控股公司。
利用贏來的錢,持續的錢滾錢。
除了讓爺爺可以活到一百多歲,
還可以買下模擬飛行用的駕駛艙。

維特父親里歐的公司股價直直落,
也讓里歐被後來接班的尼克開除。
家裡愁雲慘霧時,又傳來爺爺住院的消息,
是因為要修理屋頂而摔傷。

但真實的原因只有維特知道。

因為玩膩了模擬器,維特的爺爺偷偷溜進隔壁的飛機場,
駕駛真正的輕型飛機,飛上了雲霄,
完成自己幼時第一志願的夢想,當個飛行員。

而後,劇情沒多著墨爺爺的病情,
直接跳到爺爺在維特面前寫下一封遺囑,
那遺囑把維特沒傷到腦的秘密,寫了出來。
交由維特在事後郵寄出去。

沒了爺爺當人頭,維特找來幼時幫他看過命盤的露易莎,
來當名義上的公司負責人。

藉著露意莎來拜訪「沃夫博士控股公司」,
這時候觀眾才看到維特成立的公司辦公室,
是會讓每個會彈琴的人都羨慕的空間。
商辦大樓未經裝潢,一整層空曠的空間,
四面落地窗的採光,除了一些簡易的電話傳真機雜物,
就只有在中央放了一架平台鋼琴,專屬的琴房。

解決了控股公司的人頭問題,維特也照著爺爺說的機場路徑,
趁著維修工人不注意,偷偷爬上停在一旁的飛機,
發動著引擎,飛上天空。

這時候,觀眾才發現,
片頭開始的偷上飛機片段,是這時候才發生的事。

原以為電影主軸環繞著追求自我夢想,
畫面應該會在維特飛上雲霄之後淡出結束。

沒想到鏡頭跟著飛上天後,慢慢的靠近一條綠色的莊園。
想起這是那位鋼琴界的傳奇大師的莊園,
突然很感動的,眼淚就飆出來了。

維特終究還是找到回了古典的興趣,
不是為了父母,或者為了大師,
只是為了自己想要為音樂而演奏,
擁有冷靜的理性和熱情的心。

劇末的節奏雖然快速帶到維特的鋼琴協奏會,
但不影響觀眾的瞭解,畢竟天才發自內心要拜師學藝,
進步應該是非常快速的。

而這次,達成的夢想,
不再只是父母親想要孩子達成的目標,
而是自我的實現。

天才,既然是擁有超過一般人的資質。
就算晚幾年,才站在世界的頂端向世人發聲,又有什麼關係呢?
何必為了不輸在起跑點,而讓孩子最開心的童年,
只有父母親期盼的壓力呢?

但是換了另一角度,
父母願意提供自己的所有,讓孩子獲得最有用的幫助。
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努力加班賺錢栽培小孩。
不斷吸收學習壓力的小孩,
是否會感受到生活原來是充滿著經濟壓力呢?
就算逃離了父母的期盼壓力,
未來,還是有著經濟壓力等著。

劇中末段,戲劇化的劇情,
讓經濟的壓力,被神準的投資能力抵銷了。
現實中,這樣子的神童應該是不存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絨貝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